文旅融合下的罗田群文事业一路高歌
发布时间:Jun 7, 2019 | 作者:文旅融合下的罗田群文事业一路高歌
文旅融合下的罗田群文事业一路高歌
一、以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为抓手,不断提高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1、按局党组要求,我馆每月组织好支部主题党日学习,强化学习内容,创新学习方式,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特别是馆班子成员,思想上与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,行动上坚决执行局党组的决定,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政治氛围。
2、结合文化馆工作职能,运用各种有效载体,将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”主题学习教育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中。2019年,文化馆充分发挥工会、支部作用,利用三八送温暖送文艺到福利院、五一送文艺进社区、支部主题党日与村级支部连支部、文化惠民乡村行等丰富的活动形式,下沉基层,贴近百姓,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落到实处。实践证明,只要肯动脑筋,时刻将百姓的需求放在心里,有效的资源可以发挥无限的社会效应,既树立了文旅人的形象,又团结了同志,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热情。

二、对标罗田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,有效推进文化馆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。
一)总分馆设施网络建设
1、已完成数字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、培训及招投标,随时可以实施(因最近接到通知,暂缓进行)。
2、启动了骆驼坳分馆的设计装修,年底即将动工。

二)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供给力度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1、阵地开放:
全天免费开放文化馆服务场馆,年接待团队排练、演出、培训80多次,服务群众1.5万多人次。
2、群文活动:
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149场次(“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”10场;送戏下乡购买服务80场;文化馆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下乡15场;第五届广场舞大赛14场;村级文艺宣传队调演8场;非遗推广演出活动8场;文化流动展览8次;节日主题活动6次),并利用多媒体手段(网络直播)服务群众达120多万(最低预计)人次,通过以上活动,彰显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,为丰富我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3、文艺创作、培训
2019年,文化馆不断加大文艺创作力度,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力度。
1)出版《罗田文艺》2期,每期印刷1000册,扶植了一批文学骨干,指导了10多位文学新人;文化馆业务干部王松平编辑出版了《周镐传》、《小戏小品剧本选》。
2)组织创作编排舞蹈《米酒情缘》、《映山红》参加全市广场舞大赛获一等奖;《米酒情缘》参加黄冈市五运会闭幕式、全省《相约小康》运动会闭幕式演出,均获好评;创作辅导基层舞蹈节目20多个。
3)组织改编罗田民歌《梦里潘家湾》、《美丽甘家冲我的家》参加全市“家乡美”村歌大赛获演唱银奖和铜奖,并进入黄冈十大村歌金曲前十强。
4)组织编排小品《赶礼》参加全市社会文艺团队展演获优秀组织创作表演奖;创作编导小戏《二傻上任》,在全县村级文艺宣传队调演中获一等奖;辅导《垃圾分类好处多》、《环境整治美乡村》等多种形式文艺节目20多个。
5)、辅导培训13家单位参与全县建国七十周年红歌大赛。
6)开展2期文化志愿者培训,举办了全县社会艺术考级。
6)《罗田民歌》书籍第一稿完成(计划2020年5月出版)。
4、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保护与利用(分三块工作:数字资源建设,挖掘传承、普及宣传推广):
1)、不断充实“大别山风韵”数字资源,已达到1G资源总量
2)、申报《罗田民歌》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(正在官网公示),非遗重点项目培训4期。
3)、宣传推介:组织罗田民歌参加湖北民歌专场音乐会公益巡演;组织省级非遗项目罗田东腔戏参加2019全国农民春晚;组织选送市级项目胜利皮影戏参加全省皮影戏调演获创作三等奖、优秀组织奖;组织选送省级项目《罗田畈腔》参加全市民俗闹元宵惠民演出;组织非遗项目参加黄冈市旅游博览会、黄冈市一节一会、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展览展演;2019非遗日开展非遗进校园、进景区、进社区“三进活动”;
4)不断开展常态化的非遗挖掘传承活动。

三、加强内部管理,确保了安全生产、信访维稳、财务管理等管理工作有序推进。
四、存在的问题:
1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、总分馆建设亟待加快速度。
2、群众文化与旅游推介、体育发展如何进一步融合有待进一步探究。
3、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,群文品牌建设思路要更加明确。
4、非遗基本资料数据的收集、重点项目的传承与挖掘还不够深入。
5、社会文艺团队、社会文艺能人、文化志愿者的招募机制、奖励机制、培训机制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模式。
6、群文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问题比较突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