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/注册 搜索

云课堂 | 什么是戏曲的“四功五法”

发布时间:May 31, 2019 | 作者:云课堂 | 什么是戏曲的“四功五法”


云课堂 | 什么是戏曲的“四功五法”

罗田文旅 2020-05-06原文




全球華人共有的







“四功五法”是戏曲艺术的灵魂。“四功”即“唱、念、做、打”等基本功,“五法”即“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”五种戏曲表演技法。戏曲演员熟悉掌握“四功五法”的基本要领,适时适度、恰到好处和自如娴熟地将之运用,赋予戏曲剧目强大的艺术表现力。



/ 四功 /  指戏曲表演中唱、念、做、打四项基本功。


/ 五法 /  指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五种戏曲表演的基本方法,往往具备成套的表演程式。(关于五法所指,说法不一,程砚秋等所归纳的「口、手、眼、身、步」也是影响较大的一种,但仍存有争议,尤以「法」字的解释不甚明朗。一说「手眼身法步」的说法是戏曲自武术沿袭,「手为势,眼为灵,身为主,法为源,步为根」,「法」指戏曲表演不能背离的规矩,手、眼、身、步相互协调的法则。)


程砚秋有著述「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」


什么是“四功”



/ 手法 /  通常指戏曲演员在表演时根据不同剧情的需要,用手指、手掌、手臂做动作,形成独特的手势。


生、旦、净、丑各行当的手势分别有不同的规范和含义。净角五指张开,谓「虎爪势」,表示雄伟、勇猛;小生五指并合,拇指微屈,表示稳重;老生中指、食指微伸,其余三指皆屈,表示衰老、迟钝;旦角中指倒下搭住拇指,食指挺直,无名指、小指微曲,状若兰花,谓「兰花指」,表示温柔、矜持。


梅派兰花指


尚小云

手的动作不是孤立的,五法是相互配合运用的,所谓「手眼通心」,「心到、手到、眼到」。比如我们欲往右指,必须伸出右手随着偏身,左手托袖,从右肩而过,眼随着手指的方向去看,手、身、眼全都用上了。



/ 眼法 /  在表演中,眼睛是刻画人物、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器官。演员在舞台上表达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感情,都要通过眼睛来表达。


眼法的训练是讲究而多方面的,包括眼部肌肉、眼帘、眉宇之间及口形变化相称的密切配合等方面。如旦角表现「喜」——双目微睁,眉随眼动,眉梢稍上挑,口微张,嘴角向上翘,气息往下沉;表现「盼」——双目凝视远望,眉头稍上挑,口微张向里吸气,气往上提,头部稍昂。


再次请出梅老师为我们示范


尚小云

眼睛运用在于传神,即我们平时说的「眼神」。眼神来源于心,所谓眼为心之苗。「心」,也就是我们对于人物和剧情的感受。也可以说,当我们真正地生活在这个人物所处的情境之中的时候,眼神也就做出来了。



/ 身法 / 演员身段表演的基本方法,是「五法」中的枢纽。身法大致分以下几种:起、落、进、退、侧、反、收、纵。演员在表演中做出的每个身段动作,都与这八种姿势相关。舞台上身段动作讲究未左先右、欲进先退、未高先低、未快先慢。


舞台上身体动作要求大而美


尚小云

身体掌握得好不好,关键在腰。比如跑圆场,固然脚上的功夫很重要,但如果腰里没劲,掌握不稳,就是脚下再快,身子摇摇晃晃,也不好看。



/ 步法 /  「先看一步走,再看一张口」,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动作,都要靠一双脚。步法的优劣,对于唱念做打都有影响。

戏曲演员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、年龄、身份以及规定情境,创造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步法,如碎步、垫步、搓步、云步、快步、慢步、醉步等。


用于表现特定角色的「矮步」


程砚秋

步法的运用也是相互对照的,比如舞台上两个人对话或对唱,当你向对方问话时,应当向前进一步,然后还应当撤回来,这样对方才能赶上一步向你答话,这种对称的步法就能鲜明地使观众看出台上人物的交流。这也和手法、水袖等的运用「欲进先退」「上下对照」是同一原理。




/ 口法 /  指唱念时嘴上的要领和方法。练唱功,必须学口法,包括四声、读字、收韵、切韵、气口等。


其一要把口、齿、唇、牙、喉这些咬字发音的部位找准,以求将字音发清楚。其二需准确掌握开、齐、撮、合「四呼」的口型。


尚小云

戏曲表演中所以很注重口型,除去它与唱念时面部的造型美有关外,更重要的是因为戏曲中的唱念有时一个字要拉很长的腔调,如果口型不好,特别是在用腔时口型变了,字音也必然随之而变,这样也就谈不上「字正腔圆」了。





戏曲表演程式,以「四功」为经,「五法」为纬,交织而成系统性的网状结构形态;在具体运用过程中,是互相配合的综合性的整体。


来源/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


喜欢本文

就点个“在看”啦



精选留言

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